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
植牙、牙釘、牙冠,有何差別?各種假牙全攻略
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
20201024【三立採訪】電動牙刷到底好不好?牙科醫師解答了
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
牙周病治療新技術-水雷射牙周再生術
機會!然而這需要病人自身條件、醫師專業技術、治療工具材料,三個條件同時
滿足。
檢查結果左下第二小臼齒有8mm的牙周囊袋與嚴重牙床破壞。與病人充分討論後
刀與水雷射徹底清除牙結石與肉芽組織,填入骨粉修補骨缺陷、再以水雷射凝固
骨粉與血塊,最後縫合。依據Aoki東京醫科齒科團隊的最新做法,我們並未覆蓋
再生膜。
清除感染源並有效滅菌。最後低功率雷射凝固血塊、幫助骨粉塑型,同時藉由
biostimulation效果,刺激組織再生與修復!只要使用得宜,雷射可以簡化手術
過程,也可以增進治療效果!
型態有機會再生,病人也有強烈治療意願,在拔牙之前還是可以嘗試牙周再生治
療!牙周再生手術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技術,若搭配水雷射有機會增進療效!
您有牙周病的困擾嗎?
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
20201012【三立採訪】古代人缺牙竟瘋搶「死人牙」 美國國父不愛張嘴原因曝光
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
20200912【康健採訪】放任蛀牙、牙周病,嚴重恐毀容、危及性命
牙齒有問題?趕快預約!
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
為何醫師叫我拔牙?植牙是否比真牙好?
拔掉壞牙,是為了移除感染源
拔牙傷口癒合與術後照顧
下一步-缺牙重建
缺牙一定要裝假牙嗎?
不希望牙齒壞到拔掉?那就好好愛惜牙齒吧!
有任何牙齒的困擾?趕快就醫、早期治療!
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
牙齒美白大解密
目錄
何謂牙齒美白?
牙齒美白前:檢查與診斷
牙齒美白中:選擇美白藥劑
牙齒美白後:如何避免敏感
首先,你要了解牙齒美白的原理
牙齒美白是利用氧化劑破壞色素分子。治療要能夠有效、且避免敏感,關鍵在於
藥劑要能夠穩定且持續地釋放。但問題來了,這樣的治療方式適合哪些人?
檢查與診斷
如何避免敏感
如何治療術後敏感
牙齒要美白,醫師要有牌
想了解更多牙齒美白資訊嗎?歡迎與我們聯絡
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
20200903【康健採訪】大口吃、壓力大恐顳顎關節障礙找上身 醫:應避免4大壞習慣
不少人愛大口吃漢堡,小心這樣大口猛吃會給口腔帶來壓力。近日就有大胃王透
露出現「顳顎關節障礙」,恐斷送大胃王生涯,但要注意的是,不少人飽受顳顎
關節障礙困擾。
以拍攝大胃王為主題的Youtuber路路,拍影片自曝因為長期吃大量食物,牙齒磨
損嚴重,甚至疑似因為長期失眠、壓力大、夜間磨牙、吃太多、咬太硬等原因,
帶給負責咬合的顳顎關節不少壓力,導致下顎受傷,出現顳顎關節障礙。
「長期失眠、壓力大、夜間磨牙、吃太多、咬太硬、嘴巴張很大等,確實容易造
成顳顎關節障礙,」翡冷翠牙醫診所院長林葳解釋,吃東西需要靠顳顎關節和周
遭肌肉帶動,因此如果長時間讓顳顎關節不正常受力,就會比較容易受傷,不過
並不代表大胃王就一定會出現顳顎關節障礙。
什麼是顳顎關節障礙?女性發生率約是男性4倍
顳顎關節在哪裡?只要嘴巴慢慢打開,用手摸著耳朵前方,就能明顯感覺到顳顎
關節在活動,台灣口腔面顎外科學會指出,顳顎關節俗稱下巴關節,位於下顎骨
二側後上端,和顱骨連接,可做為下巴運動的支點。
顳顎關節障礙(英文:Tempor-Mandibular Disorders,TMD),病人以15~45歲
居多,其中女性發生率約是男性的4倍。顳顎關節是很特別的關節,一般人通常
不喜歡關節脫臼,但對顳顎關節來說,脫臼才是常態。只要張嘴,顳顎關節就會
脫離關節窩,進行一次次的「脫臼」,因此當出現意外撞擊或是其他狀況讓關節
韌帶受損時,就會開始出現顳顎關節障礙狀。
主要原因是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纖維軟墊,也就是關節韌帶,因為突發的外力撞擊
、或是咬硬物、嘴張太久,尤其是夜間磨牙、咬緊牙關這類持續性因素,加上天
生關節、韌帶鬆弛,都容易讓顳顎關節扭傷,進一步產生關節韌帶變形、異位及
破裂。
「常見的症狀主要有,顳顎關節疼痛及嘴張不開這兩種,」林葳指出。顳顎關節
所連結的不只是下顎和頭顱,更在顱、顎、頸的運動鍊間扮演樞紐角色,也因此
影響範圍廣泛,嚴重甚至會導致偏頭痛、肩痛、耳鳴、聽力下降等問題。
磨牙、愛咬硬物等壞習慣 恐會讓顳顎關節障礙找上你
「其實顳顎關節障礙算是一種文明病,有這樣困擾的人不在少數,因為現代人壓力大,容易會磨牙、咬緊牙關,導致顳顎關節病變,」林葳指出。
以下這些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顳顎關節的損傷:
- 夜間磨牙或經常咬緊牙關:磨牙及咬緊牙關會對顳顎關節造成壓力。夜間磨牙力道更強,是白天吃東西的5倍之多,且睡得不好磨牙愈嚴重。(推薦閱讀:別再咬緊牙關硬撐了,小心牙齒斷裂給你看)
- 長期咀嚼過硬或有韌性的食物:像是嚼口香糖、咬珍珠或張大口吃漢堡、三明治等,過度重複性咀嚼會加重顳顎關節壓力;緊張時不自覺咬指甲或筆,也可能造成損傷。
- 姿勢不良:打電腦時頭習慣往前傾、長期趴睡或家具設計不良,導致頸後肌群及韌帶不當拉扯,疼痛發炎,可能連帶引起顳顎關節障礙。
另外像是全身性疾病(如免疫疾病)、退化性關節炎、結締組織過鬆(如脊椎側彎),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的風險機率也高,台大醫院牙科部補綴科主任陳韻之說。
引起顳顎關節障礙的原因很多,從生理構造異常到心理層面都有,如果民眾出現疑似症狀,可就近找平時看診的牙醫,或找專長顱顏顳顎專科的牙醫檢查診斷。
顳顎關節障礙如何治療?不良進食習慣得改變
在治療顳顎關節障礙時,要確認病灶是來自關節受傷還是肌肉使用過度。如果是肌肉問題,可以慢慢透過放鬆痊癒,但若是關節一旦受傷,很難回到原本健康的狀態,會慢慢退化,但能透過保守治療預防惡化、緩解疼痛。
咬合板是常見的治療方式,可以調整不當咬合,讓咀嚼肌放鬆,且改善磨牙問題。另外,能運用肌筋膜治療、復健、物理治療、針灸等,都能達到放鬆肌肉效果,緩解疼痛。林葳表示,「無論是關節還是肌肉的問題,都希望病人可以適度放鬆,改善顳顎關節障礙。」
「一定要從生活習慣上改善,基本原則就是食物切小塊和吃東西小口吃,避免帶給顳顎關節太大壓力,」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夏毅然提供3點提醒:
- 千萬不要像廣告一樣大口吃漢堡、沙其瑪或是燒餅油條
- 避免吃太多瓜子、堅果、魷魚絲、珍珠等需要咀嚼的食物
- 法國麵包、牛軋糖這類太硬的食物,也要切小塊、小口吃
除了小口吃東西外,有顳顎關節障礙的民眾,也要注意張嘴儘量不要超過2指寬,夏毅然提醒,尤其是看牙醫時要記得告知牙醫,因為嘴巴張大的動作,會帶給關節壓力,10分鐘就應該休息,否則可能會導致復發。
更多口腔保健資訊
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
你的潔牙方式正確嗎?10大常見口腔保健問題一次解惑!
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
牙周病患者罹癌風險大增!
作者:林葳醫師
目錄
為什麼牙周病會增加罹癌風險?
- 牙周病增加43%食道癌風險 (multivariable-adjusted HR (aHR)1.43, 95% CI 1.05 to 1.96)
- 牙周病增加52%胃癌風險 (aHR 1.52, 95% CI 1.13 to 2.04)
為什麼牙周病增加罹癌風險?
- 牙周病患者口內大量孳生的細菌會產生致癌物-亞硝胺(nitrosamines)
- 牙周病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可能使免疫細胞T cell失效(anergy)、抑制細胞凋亡(apoptosis)、DNA損壞、基因突變、導致上皮細胞過度增生(excessive proliferation)
- 與食道癌有關的牙周病致病菌:Tannerella forsythia,Porphyromonas gingivalis
- 與胃癌有關的口腔細菌:Tannerella forsythia, Peptostreptococcus stomatis,Streptococcus anginosus
這篇研究採前瞻性設計(prospective design),且追蹤時間長達22-28年,以實證醫學角度來看,算是證據等級相當高的研究。期刊原文連結
口腔是消化系統第一道防線,口腔環境更是攸關全身健康!大家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、半年定期檢查。牙齒有任何病痛,更是要盡快就醫!正確刷牙方法的影片
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
牙醫系大解密
作者:林葳醫師
目錄
牙醫系畢業後生涯規劃
牙醫系的課程學習
每間學校的學制不一樣,以我們台大為例,大一大二主要是在公館區,和外系一起上共同科目和通識課程。大二下到大三之後,開始會有醫學課程和牙科專業的課程。大五大六則進入臨床。
因為我們的牙齒生長在牙床,周遭有牙齦軟組織覆蓋,牙床底下的顎骨有神經血管貫穿,口腔的上方是鼻竇腔,後方是咽喉。而我們能把食物咬碎,是藉由顳顎關節、及肌肉帶動下巴。所以牙齒及周遭口腔組織的健康,才能有好的咀嚼功能,身體才會健康,顏面也才會美觀。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。
牙醫系有許多的實驗課,我們的實驗比較像是課堂上所學的實作。舉例來說,我們需要解剖大體、需要在假人頭口腔模擬治療、也需要在實驗室學習設計假牙,日後才知道該怎麼治療真正的病人。對任何一個大三以上的牙醫系學生,在實驗室加班到半夜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
大五大六,則開始進入臨床,先從跟診開始,接著要在師長的指導下,學習如何診斷,訂定治療計畫,並實際參與治療。
牙醫系畢業之後的生涯規劃
台灣目前大學牙科教育(含實習)為6年,畢業後通過國考後就是合格的牙科醫師了。6年的大學教育基本上已涵蓋大部分的臨床治療需求,也就是說,一般合格的牙醫應都足以勝任多數的治療項目。不過,還是會有醫師想要繼續進修
- PGY:一般牙科的進階學習,相當於頭兩年的住院醫師訓練。開業及某些專科所必須。
- 專科:專業領域的專精。不同學校或醫院可能有不同的制度,2~4年不等,有些是研究所的學習,畢業後取得碩士(MS),有些則是住院醫師(Resident)的專科訓練,專科完訓後,再考取專科醫師。
- 出國:以美國為例,有兩種途徑:1.再去念牙醫系最後兩年,畢業後取得DDS(Doctor if Dental Surgery)學位,通過國考後成為一般牙科醫師,可在全美50州執業。2.申請研究所、接受專科訓練,畢業後取得研究所學位,考取專科醫師,但只能在10幾個州執業
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
蛀牙治療新趨勢:活髓保存術
作者:林葳醫師
你有蛀壞、需抽神經的牙齒嗎?最新的活髓保存術,有機會讓你不用抽神經!
過去的觀念
- 淺層蛀牙-牙髓神經還沒被細菌侵犯,可直接填補。
- 深層蛀牙-牙髓神經已經發炎感染,需抽神經、根管治療
最新活髓保存術
- 深層蛀牙-有可能不用抽神經!隨著生醫材料創新、治療技術進步,初期的牙髓發炎在適當條件下,移除感染齒質/牙髓後,以生醫材料直接覆蓋牙髓,促進牙髓修復、恢復健康。原本需要根管治療的牙齒,有機會藉由活髓保存術而不用抽神經!
最後要提醒大家,活髓保存術並非萬能,不是每個人都適合,一定要早期發現,才有好的治療效果。另外,活髓保存術可能需使用自費醫材,患者在治療前可以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!
擔心蛀牙問題?馬上預約!
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
你的潔牙方式正確嗎?刷牙七字箴言讓你牙齒乾乾淨淨!
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
20200515【三立採訪】正妹牙遭違法「美齒師」搞臭 牙醫爆料:東區巷弄很多
作者:林葳醫師
感謝三立新聞採訪,新聞原文連結
更多口腔保健資訊
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
牙醫專科怎麼分-看懂牙科醫師的專業
作者:林葳醫師
大部份的牙醫應該都有能力治療多數的牙科疾病,但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尋求更專業的分工?若不知該怎麼選擇牙醫,又要如何快速看懂醫師的專業?
今天,我們就要來聊聊牙科的專業分工。我們先從牙醫師的專業養成談起,再帶大家看懂牙科的專業分工。
專業養成管道
學校/醫院教育:
台灣目前大學牙科教育(含實習)為6年,畢業後取得學士學位(DDS),通過國考後就是合格的牙科醫師了。6年的大學教育基本上已涵蓋大部分的臨床治療需求,也就是說,一般合格的牙醫應都足以勝任多數的治療項目。
有些醫師大學畢業後,會選擇繼續進修,可能是:(1).一般牙科的進階學習(PGY);(2).專業領域專精(專科)。不同學校或醫院可能有不同的制度,2~4年不等,有些是研究所的學習,畢業後取得碩士(MS),有些則是住院醫師(Resident)的專科訓練,專科完訓後,再考取專科醫師。
以我自己為例,PGY完訓一段時間,又回台大口腔外科研究所進修(MS)。因為個人生涯規劃,我研究所完訓後沒有繼續考取口外專科,而是投入開業。
其他進修管道:
醫師的進修管道其實相當多元,即便是離開學校醫院,仍有許多學會/公會等機構的訓練課程、研討會。(os.診所下班後還要進修,醫師真的是世上最辛苦的工作啊)
牙科專業分科方式
- 一般牙科
- 兒童牙科
- 齒顎矯正科
- 口腔顎面外科:拔智齒、人工植牙、口腔與顎面的各種手術
- 口腔病理/診斷科:各種口腔病變、腫瘤
- 牙體復型/美容科:補蛀牙、活髓治療、美齒治療
- 贋復牙科/假牙補綴科:各種假牙、人工植牙、顳顎關節障礙
- 牙髓病科:(顯微)根管治療的專科
- 牙周病科:牙周疾病、人工植牙
- 特殊需求者牙科:牙科恐懼症、身心障礙患者
以上是牙醫專科的簡略介紹,如有遺漏缺失之處,還請大家幫忙補充。
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己的症狀屬於哪個領域,其實也沒關係。可先至熟悉或就近的牙科診所就診,若醫師判斷有專科治療的必要,再安排專科轉診;專科治療完成後再回原院所接受後續治療。在醫療分級與專科分工的精神下,大家應該都能得到最妥善的口腔治療!
更多口腔保健資訊
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
牙齒會敏感,快找牙醫看!
作者:林葳醫師
"林醫師,我右上後面的牙齒好敏感,我特地一早請假來掛你的號"
週一的早上9點不到,診所大門還沒開,陳小姐就在門口焦急地等待
"陳小姐早安,你牙齒怎樣不舒服呢?症狀出現多久了?"
"已經幾個月了...一開始是喝冰水會痠,現在是一碰到就痛"
"妳這顆牙齒已經蛀得很嚴重了,怎麼沒有早點來檢查?" 我皺了眉頭
"就...我以為只是牙齒敏感,就自己買抗敏感牙膏,沒想到會越來越痛..."
牙齒敏感,第一件事不是買抗敏感牙膏,而應快看牙醫!
牙齒由外而內是琺瑯質、象牙質、牙髓腔。
- 琺瑯質在最外層,也最堅硬,負起保護牙齒的功能
- 象牙質有許多小管貫穿,來自牙髓腔的神經末梢分布其中
- 牙髓腔充滿神經、血管等組織
正常牙齒在琺瑯質的完整覆蓋之下,是不會有感覺的。但若象牙質(或是牙根)
缺乏足夠的琺瑯質保護,就有可能出現痠痛等症狀。可能的原因包含蛀牙、牙齒
斷裂、牙周病導致的牙根外露、酸性飲食造成的酸蝕、或是不當的刷牙或磨牙導
致的琺瑯質磨耗...等
牙齒敏感有許多可能,要先找出病因,才能治好!
- 蛀牙的感染齒質需要移除
- 遭破壞的琺瑯質需要靠樹脂或陶瓷修復
- 牙床萎縮造成的牙根外露,可能需填要填補搭配牙周治療
- 若是不良的飲食或潔牙習慣所造成,則要改變日常習慣
- 藥劑塗抹或是雷射也是常見的保守性治療方式
- 若是較嚴重的狀況,則可能要考慮根管治療。
- 牙齒美白也可能造成牙齒敏感!牙齒有美白的需求,一定要尋求牙科醫師正規的治療。從美白治療的選項、藥劑成分性質的判定、治療時間長短與藥劑用量、以及治療過程的所有細節,都需依靠醫師的專業。民眾千萬不要因一時之便,誤信來路不明的廣告。
在排除所有可能的病理因素後,可以使用抗敏感牙膏幫助緩減症狀。許多牙膏廠
牌都有抗敏感系列,而各家廠商的配方不同,作用原理也相異,建議民眾可以與
醫生討論、依自身狀況選用。
抗敏感牙膏的使用方式
抗敏感牙膏通常需要長時間使用才會見效,一般建議至少要使用兩周以上。刷牙
後可將抗敏感牙膏局部塗抹在敏感的牙齒上、待半小時後再漱口吐掉。
您有敏感性牙齒的困擾嗎?
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
20200315【ETtoday採訪】最恐怖手術第2名!「智齒一定要拔嗎?」網友超愛問 5大疑惑醫師一次解
作者:林葳醫師
「為什麼會有智齒的問題?」
「智齒一定要拔嗎?」
「拔智齒是不是要開刀?」
「拔智齒有沒有風險?」
「拔智齒會很痛嗎?」
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雖然不盡相同,但只要能與醫師充分溝通,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,拔智齒其實一點都不可怕!
感謝ETtoday採訪,新聞原文連結
智齒會痛嗎?馬上諮詢
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
20200316【三立採訪】真的有人天生不容易蛀牙?牙醫:別以為細菌只侵犯牙齒
作者:林葳醫師
感謝三立新聞採訪,新聞原文連結
我們身邊可能有一種人,平常看似沒專心保養牙齒,甜食甜飲也來者不拒,卻擁有一口好牙,難道真的存在天生不容易蛀牙的體質嗎?對此,台大醫院牙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林葳指出,某些先天條件真的會讓人比較容易蛀牙,但細菌對我們「一視同仁」,看似沒有蛀牙並不代表沒事,除了牙齒,細菌也會侵犯牙床,國內約有9成民眾有牙周病。
更多口腔保健資訊
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
拔智齒,其實沒有那麼可怕
作者:林葳醫師
「為什麼會有智齒的問題?」
「智齒一定要拔嗎?」
「拔智齒是不是要開刀?」
「拔智齒有沒有風險?」
「拔智齒會很痛嗎?」
關於智齒,大家常會有的問題,我一次做解答!
為何會有智齒的問題?
隨著人類文明的演化,我們的飲食越來越精緻,牙弓也跟著慢慢退化萎縮,這導
致智齒缺少足夠的萌發空間。正因為智齒位於最後方,而且常常長歪或是長不出
來,所以不容易清潔,日積月累下來便容易造成鄰近牙齒或牙床的病變:蛀牙、
牙周病、囊腫甚至良性腫瘤!
智齒一定要拔嗎?
智齒拔除可徹底根除感染源,避免鄰牙蛀牙、牙根吸收、牙周問題等,算是一勞
永逸的作法。智齒造成的周遭牙床骨缺損,年輕患者(小於25歲)通常術後癒合能
力較佳,所以一般建議成年後盡早評估。
拔智齒是不是要開刀?
正的智齒可能數分鐘就可以拔除。歪的智齒可能需要手術切除,依患者狀況與醫
師經驗,可能需要數分鐘至數十分鐘。
拔智齒會不會有風險?
一般較常見的風險像是流血、腫痛、感染等。
下顎智齒因鄰近下齒槽神經,少數病人術後可能出現下唇或舌麻木等風險。
上顎智齒則因位於鼻竇腔下方,少數狀況下可能有口鼻竇相通的風險。
其他較罕見的像是全身性風險如心血管併發症等。
拔智齒會很痛嗎?
打麻藥會有點不舒服,但藥效發揮應該就不痛了;至於術後短暫不適與輕微滲血
則是可以預期的,通常建議一周內避開重要的行程。適當的生醫藥材與冰敷熱敷
,有助於緩解疼痛與加速復元。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雖然不盡相同,但只要能與醫
師充分溝通,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,拔智齒其實一點都不可怕!